Photoacoustic Medical Translation Lab
手机浏览
二维码 扫一扫
课题组新闻

杨思华教授:集成技术服务生物医学光子学,建立基础研究新范式

2023-09-05

近来,基础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基础研究给予重要指示,中国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光学学报》主编、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对基础研究问题进行了讲解与工作建议。

基础研究有不同的层次,在各个领域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也并没有绝 对的判定标准。基于此,中国光学学会联合中国激光杂志社开展“光学领域基础研究大家谈”专题报道,邀请光学领域多位专家学者进行讨论、解读,希望能在广泛的交流中,对我国光学领域基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做出贡献。

华南师范大学杨思华教授受邀访谈,以下为访谈文字整理(访谈视频详情见公众号原文):

Q:谈您所在领域的基础研究的痛点和难点

A:生物医学光子学是上个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基础性交叉学科,该学科主要将光子学的技术原理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内容涵盖电子学、材料学、化学、生物学等。近二十年来,我国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一直同步国际前沿,并呈现竞争发展态势,例如:在医学影像、光声成像领域,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实现与医学活体组织紧密相关的优异光学分辨率、探测深度和探测灵敏度,目前也达到了超分辨的微观水平,并且还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光声成像等技术实现了宏观尺度成像。

光子学是一个可以实现从微观、界观再到宏观的跨尺度、分辨率可变的技术领域,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过程中,已经分别实现了较为优异的高分辨率和大尺度成像,但由于生物组织具有强散射作用等特点,因此人们目前仍未完全掌握兼具高分辨率和大尺度成像等特点的技术,例如:“如何在大成像深度过程中实现高分辨率?”、“如何在大尺度成像过程中获得高灵敏度?”等问题,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基础研究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未来,我认为可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以及超材料等多种技术集成,建立基础研究中对活体生物的新研究范式,实现超分辨、大深度的影像成像,实现活体组织从基因蛋白、细胞再到器官层面的影像技术串联,进而实现对活体、动态以及长时间的追踪。基于这种集成技术,我们可以对病理过程或生理现象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多数据监测,实现分子机理甚至基因表达的探索,最终助力临床医学的研究发展。


公众号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wkrOCNYZ601tfkVJjos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