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思华
学位:博士
职称:研究员
职位: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副院长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光声/多模态光学成像(原理、技术、应用、转化)
电话:020-85211436-8201
邮箱:yangsh@scnu.edu.cn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
简介: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模态光学显微脑成像与调控、偏振光声与生物基础交叉、深层微血管光学增强现实与手术导航、多模态光声内窥镜/腹腔镜技术及医学转化等。
研究技术突破及应用:1) 建立了光/声焦场联合调控方法,突破了活体组织内光声焦斑的调控景深(1.39 mm),应用揭示了活体颅内的脑脊液功能动力学。该技术转化研发的针对小动物活体脑部成像示踪科研仪器,已实现了产品化销售,打破了国内光声动物脑部成像设备进口垄断的局面。2) 建立了光学-声学-光声多模态内窥集成技术,突破了光-声内窥镜光学/声学分辨率 (18 μm/49 μm),实验演示了跨尺度血管连接多维影像潜力。率先开展小鼠-家兔-猪的临床前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引领了光声显微成像技术的内窥应用。3) 建立了可见/近红外光混叠焦斑大景深光声成像方法, 突破了人体皮肤深层显微的活检深度 (3-4 mm),揭示了皮肤深层量效评价新影像参数。研发的皮肤光声显微成像仪,获我国首 个光声成像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填补了国内光声医疗设备的空白。
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科技部“863”青年科学家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州市产学研重大专项、广州市重点研发项目、佛山市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A类项目等2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250多篇,代表性论文有Light-Sci Appl, Medical Image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Physical Review Letter, Nano Lett, IEEE T Med Imaging, Aging Cell, Fundamental Research, Photonics Research, Optics Letter, Appl Phys Lett等,其中Front Cover论文6篇,Featured Article/Editor’s Picks论文3篇;H-index 41,引用超5327次。主编出版1部专业英文教材《Biomedical Photoacoustics》;编写国家卫健委/教育部 “十三五”高校教材《生物医学光子学》“光声成像技术”章节;编写临床指导书《黄褐斑临床诊断》“光声皮肤成像”章节。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5项,其中4 项核心专利产业转化,研发的皮肤光声显微成像仪获批中国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以及我国首 个光声成像技术领域的医疗器械注册证(2020年)。获广东省光学科技奖一等奖(202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布局大赛优秀奖(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21年)、广东省百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202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美国医学物理学会“Sylvia Sorkin Greenfield Award”奖(2008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2008年);指导研究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四好”导学团队(2022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23年)。
现兼任:
第九届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光学学会第二、三届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基础与计量安全防护学组副组长
《激光生物学报》副主编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编委
SPIE Photonics West:Biophotonics and Immune Responses-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SPIE/COS Photonics Asia:Optics in Health Care and Biomedical Optics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
第十届广东省科协常务委员